舒城县:推进医保政策落实 赋能县域医共体发展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 舒城县医保局发布时间:2025-01-14 16:30
字号:

舒城县医保局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主动作为,以总额预算管理为基础,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落细,发挥医保在医共体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县域医共体健康良性发展。

实行总额预付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医保基金按照参保人口数分医共体总额预算管理,实行“总额预算+节余留用+超支分担”基金预算管理模式。县医保中心按月将医保预算资金拨付至县医院和县中医院2个医共体牵头医院,牵头医院实行二级预算,将资金按月拨付至各成员单位。形成医共体牵头院统筹管理,成员单位分工担责的良性发展局面。这种基金预付管理模式促使各医疗机构主动转变观念,自觉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收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持续减轻参保患者医药负担。医疗机构积极主动控制医疗费用,既为患者治了病,也节约了医保基金,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初步达到了患者、医院、医保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资源配置。我县2022年1月在舒城县人民医院和舒城县中医院先行试点DRG付费结算,2023年8月起,试点范围扩大到县内二级医疗机构,2023年10月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县内一级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全县28家具有住院资质的医疗机构,已全部实现了DRG付费结算。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取得了次均费用下降、平均床日减少、医保基金效率提升的良好效果。我县2家医共体牵头医院次均住院费用比上年度下降624.22元,下降10.34%,群众个人自付比下降0.7%。21家乡(镇)卫生院DRG开展前后次均费用下降447.41元,下降20.26%。呈现出次均费用和个人负担“双降低”的良好局面。住院病人的最大心愿就是看好病、少花钱、早回家。通过改革,进一步发挥医保基金支付的“牛鼻子”作用,倒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引导医护人员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开展合理检查和治疗,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本质,充分体现医疗价值和价值医疗。据统计,我县实施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来人均床日下降0.03天/人。

全面落实分级诊疗,支持基层医院发展。我县通过有序引导低收入人口分级诊疗的“小切口”,做好提升全县参保人口县域就诊率、落实分级诊疗的“大文章”。在推动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舒城县医保局始终关心、关注基层医疗机构,尽心、尽力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参保患者的就医便利性,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全县组建由乡(镇)、村干部和基层医务人员组成的“1+1+1”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团队,对所有低收入人口就医服务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团队定期开展上门随访活动,广泛宣传医保政策,做到人人见面、户户宣讲,务求低收入人口医保政策宣传全覆盖。从市医保绩效考核激励资金中切块用于对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奖励。全县以低收入人口就医服务为突破口,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1月份,全县参保人口总住院率1.36%,较去年同期降幅3.74%,环比降幅达10.83%。低收入人口住院率5.24%较去年同期降幅3.56%,环比降幅达9.39%。县域内住院就诊率62.53%,较去年同期增长1.43%,环比增长4.07%。低收入人口县外住院率1.57%,较去年同期下降24.84%,环比下降2.2%。医保基金较月度包干额结余113.03万元。

舒城县医保局强化政策落实,以总额预算管理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助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