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保局:落实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安徽是这样做的
2025年元月1日,2024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在安徽落地实施,全省6200余万参保人员享受到实惠的医疗保障福祉,为人民群众构筑起稳稳的生命健康屏障。在做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方面,安徽省持续拿出“真招”“实招”。
一是“供给侧”畅通挂网通道。让定点医药机构能够顺利采购药品,是医保药品目录落地的必要前提。为提高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安徽省内的采购效率,安徽省对新增国家谈判药品(含竞价药品)开通平台挂网绿色通道。这些药品无需企业申请,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在2024年12月底前直接挂网,定点医疗机构便捷获取到所需药品的信息和价格,缩短药品进院时间,提高药品采购效率。医保经办机构同步做好医保端、医院端、药店端的医保药品编码数据库的更新维护与对照调试,实现医保药品费用可联网直接结算。
二是“双通道”拓宽购药路径。让参保患者买得到、用得上、能报销国家医保新药、好药,是医保药品目录落地的关键所在。安徽省对符合条件的协议期内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含竞价药品)以及协议期满转为常规目录管理的其他谈判药品,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即“双通道”)均可购买使用和医保结算。安徽省纳入“双通道”管理的医保药品由2024年的528种增加到2025年的582种。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开通“双通道”定点医疗机构282家、定点零售药店324家,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
三是“除外付”促进配备使用。让定点医疗机构及临床医生放心配备使用国家医保新药、好药,是医保药品目录落地的重要保障。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种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安徽省在全面开展医保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的基础上,2024年11月份出台医保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特例单议实施细则,组织各统筹地区考虑新增国谈药品使用等因素及时调整本地病组(病种)权重(分值),未纳入本地病组(病种)权重(分值)调整的,对首个自然年度内使用新增国谈药品的病例,由定点医疗机构自主申报后实行除外支付,采取按项目付费或按实际医疗费用折算权重(分值)付费,相关除外支付病例计入特例单议病例数上限范围。
四是“云平台”试点找药服务。破除购药信息差与破解“找药难、购药难”问题,是医保药品目录落地的有效手段。按照国家医保局统一部署,2025年1月,安徽省合肥、蚌埠、池州3个试点市成功上线“医保药品云平台”,参保群众可以通过微信搜索“安徽医保公共服务”或关注试点市医保微信公众号进入“医保大厅”等,查询定点医药机构医保药品配备、结算等信息,并可实现导航购药。“医保药品云平台”将在2025年覆盖全省。
五是“电子化”规范外配处方。实现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的规范化、电子化管理,是医保药品目录落地的内在需要。安徽省医保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省药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的通知》,规范定点医药机构外配处方使用,2025年1月起,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开具“双通道”药品外配处方,定点零售药店在线获取处方、配药结算,全面加强外配处方全流程管理,解决医保药品外配服务过程中的虚假处方、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问题。截至2024年底,全省开通电子处方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675家、定点零售药店1298家。
六是“强调度”做好数据监测。让定点医药机构理解执行好医保药品管理、医保电子处方流转等政策,是医保药品目录落地的“最后一米”。2024年12月,安徽省医保局组织对全省市、县医保管理、医保经办、“双通道”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等开展全面培训动员,解读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药品外配处方管理等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培训人员达到1000余人。安徽省医保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建立国谈药品落地工作监测调度机制,对定点医疗机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的配备使用、召开药事会等情况定期监测调度,了解各定点医疗机构药品进院情况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加强部门协同,督促指导定点医疗机构积极发挥主体责任,准确把握和理解“两优化”“两不纳”“三不得”等国家谈判药品配备使用管理政策,打消定点医疗机构考核顾虑,进一步提高参保群众国家谈判药品可及性。